家人们,今天想跟你们唠唠陈若琳的故事 —— 这个拿过三届奥运金牌的跳水女王股天下,小时候的日子可比咱们想的难多了。1995 年深秋的一个下午,南通老巷的青石板路上,才 3 岁的她穿着双褪色的红雨鞋,小手攥着块硬面包,眼睛直勾勾盯着巷口。就看着一个穿花衬衫的背影越走越远,最后藏在飘下来的梧桐叶后面不见了,秋风卷着叶子绕着她转,那场景看着就跟心里堵了块石头似的,又酸又疼。
一、舅舅的军大衣,成了她最暖的 “家”
那时候,陈若琳的舅舅唐华还在车间里忙活着,满手满衣服都是棉絮。一接到消息,他啥也顾不上了,一把扯下工作服,骑着辆叮铃哐啷响的二八自行车就往家赶。半道上车链还掉了,他干脆把车往墙上一靠,撒开腿就往前跑,心里就想着 “琳琳还在巷口等着呢”。
展开剩余87%等跑到巷口,一眼就看见那个小小的身影缩在那儿,风一吹,小身子还跟着打颤。舅舅的眼泪 “唰” 就下来了,没多想就把自己身上的军绿色大衣脱下来,裹粽子似的把陈若琳紧紧抱在怀里。就从那天起,舅舅那间不到 60 平方米的宿舍,多了个小主人 —— 陈若琳终于有了个真正的家。
舅舅把阳台改成了她的小卧室,用工厂里剩下的废木板,敲敲打打给她做了个小书架,虽然歪歪扭扭的,却摆满了舅舅攒钱买的小人书。每天下班回家,舅舅总能从口袋里 “变” 出好东西 —— 有时候是几颗水果糖,有时候是一本翻得卷了边的连环画,陈若琳每次都能乐上好半天。
吃饭的时候更暖,锅里炖的红烧肉飘着香,舅舅总把最肥嫩的肉块夹到她碗里,自己却拿着根骨头啃得津津有味,还笑着说 “琳琳吃肉长身体,舅舅就爱啃骨头,香着呢!” 其实谁不知道啊,那是舅舅舍不得吃,全留给她了。就是这份藏在细节里的疼,让陈若琳在往后的日子里,不管遇到啥难事儿,一想起舅舅,心里就有了底气。
二、6 岁被教练看中!跳水路上的苦,她咬着牙扛
日子一天天过,陈若琳长到 6 岁,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。有一天,体校的教练来幼儿园选材,别的小朋友都怯生生的,就陈若琳赤着脚站在垫子上,腰板挺得直直的。教练一眼就看中她了,拉着舅舅说 “这孩子天生就是跳水的好料股天下,腰腿软、爆发力强,不练跳水太可惜了!”
舅舅一开始还犹豫,怕跳水太苦,孩子受不了。可陈若琳自己倒挺好奇,拉着舅舅的衣角说 “舅舅,我想试试!” 就这么着,她踏上了跳水这条路,可没想到,第一步就难住了她。第一次站在 3 米跳板上,往下一看,腿肚子都软了,跟风中的芦苇似的晃个不停,眼泪在眼眶里打转,却硬是没掉下来。
教练在下面喊 “别怕,慢慢跳下来!” 她深吸一口气,闭着眼睛就往下跳,“扑通” 一声掉进水里,呛得直咳嗽。可爬上来后,她抹了把脸,又站回了跳板上 —— 这孩子,打小就有股不服输的劲儿。
最让她难忘的是一次意外。那天练 7 米跳台,她翻身的时候没掌握好动作,整个人跟断了线的风筝似的,“啪” 地一下砸下来,右肘狠狠撞在池壁上,当时就疼得她直冒冷汗,胳膊都动不了了 —— 原来是脱臼了。
送到医院,医生拿着复位钳过来,说 “可能有点疼,要不要打麻药?” 陈若琳咬着嘴唇,摇了摇头说 “我能忍,不用麻药!” 复位的时候,疼得她浑身都湿透了,手里攥着的床单都被抓破了,牙咬得咯咯响,却没吭一声,更没掉一滴眼泪。旁边的舅舅看着心疼得直抹眼泪,她还反过来安慰舅舅 “舅舅,不疼,我没事!”
从那以后,她练得更拼了。别人练 10 遍,她就练 20 遍、30 遍,跳水服湿了又干、干了又湿,胳膊上、腿上到处都是磕碰的淤青。有时候舅舅心疼得想让她歇会儿,她却说 “舅舅,我想拿冠军,想让你为我骄傲!”
三、北京奥运逆袭!舅舅的加油牌,是她最硬的底气
时间一晃到了 2008 年,16 岁的陈若琳站在了北京奥运会水立方的赛场上。这是她第一次参加奥运会,心里又紧张又激动股天下,舅舅特意赶过来为她加油,还连夜做了个加油牌,上面歪歪扭扭写着 “琳琳加油!舅舅相信你!”
决赛那天,前几轮比下来,陈若琳还落后对手 3 分,看台上的气氛都跟着紧张起来。舅舅举着加油牌,使劲儿往她这边挥手,嗓子都喊哑了。轮到最后一跳,陈若琳深吸一口气,站在 10 米跳台上,眼神里没有了之前的胆怯,全是坚定。
她助跑、起跳、翻身、入水,动作一气呵成,像一只轻盈的雨燕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,入水的瞬间,几乎没溅起一点水花!裁判们纷纷给出高分 ——91.5 分!凭借这一跳,陈若琳成功逆袭,拿到了奥运金牌!
全场瞬间沸腾了,掌声、欢呼声此起彼伏。陈若琳从水里出来,第一时间就往看台上望,一眼就看见舅舅在那儿蹦蹦跳跳,跟个孩子似的,把加油牌扔向空中,又赶紧接住,脸上笑开了花。那一刻,陈若琳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 —— 这不是委屈的泪,是开心的泪,是给舅舅争气的泪。
后来她在采访里说 “当时我就想着,不能让舅舅失望,他为我付出太多了,我一定要拿金牌给他看!” 而舅舅则笑着说 “琳琳从小就懂事,她能有今天,都是她自己拼出来的!”
四、妈妈找上门?她指着全家福说:“我的家在这里”
2012 年伦敦奥运会,陈若琳又拿到了金牌,成了跳水界的 “双冠王”。正当她的生活顺风顺水的时候,一通陌生电话打破了平静。那天舅舅有点迟疑地跟她说 “琳琳,有个自称是你妈妈的人找来了……”
见面的时候,那个陌生女人拿出一张泛黄的老照片,照片里的女人抱着一个小男孩,旁边站着个穿补丁花袄的小女孩,眼神怯生生的 —— 那正是小时候的陈若琳。女人哽咽着说 “当年实在是没办法,家里条件太差,才……”
陈若琳看着照片,心里五味杂陈,可她没哭,只是走到墙边,指着墙上挂着的全家福。那是她第一次夺冠后拍的,舅舅和舅妈笑得合不拢嘴,她站在中间,手里捧着闪闪发光的金牌,脸上满是骄傲。她轻声说 “谢谢您来看我,但我的家在这里,舅舅舅妈就是我的家人。”
其实谁都知道,她不是不难过,只是这么多年来,是舅舅舅妈给了她家的温暖,陪她走过最苦的日子,这份情早已超越了血缘。后来有人问她会不会恨妈妈,她摇摇头说 “都过去了,我现在过得很好,有舅舅舅妈疼我,就够了。”
五、从奥运冠军到教练!她把温暖传给了全红婵
再后来,陈若琳因为伤病,慢慢退出了赛场,成了国家队的跳水教练。2021 年东京奥运会前,她看到 14 岁的全红婵在池边偷偷抹眼泪,一问才知道,全红婵是因为紧张,害怕自己跳不好。
陈若琳走过去,摘下自己戴了多年的护腕,轻轻戴在全红婵手上,笑着说 “别害怕,我第一次站上 10 米台的时候,吓得差点尿裤子呢!你比我那时候厉害多了,相信自己!” 全红婵看着陈若琳,眼里的恐惧慢慢消失了。
到了 2024 年巴黎奥运会,全红婵不负众望,拿到了女子 10 米台的金牌。夺冠后,全红婵第一时间扑进了陈若琳怀里,哭得像个孩子。陈若琳抱着她,轻轻拍着她的背,眼里满是欣慰和骄傲 —— 她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,那个在巷口等着舅舅、在跳台上咬牙坚持的小女孩,如今终于把这份勇气和温暖,传给了下一个追梦的孩子。
六、唠到最后:爱与坚持,能让所有艰难都开花
现在再回头看陈若琳的故事,从 3 岁那年巷口的孤独身影,到后来站在奥运领奖台上的光芒万丈;从被教练看中的跳水小苗,到如今培养出奥运冠军的优秀教练,她走的每一步都不容易,可每一步都充满了爱与坚持。
舅舅的军大衣、歪歪扭扭的加油牌、工厂做的小书架,还有她自己咬着牙扛过的伤痛、不服输的韧劲,这些都是她人生里最宝贵的财富。她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: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,只要有爱在身边,只要自己不放弃,就一定能熬过去,让艰难的道路开出最美的花。
就像陈若琳说的 “我从来没想过自己能拿奥运金牌,只是想着每天多练一点,不辜负舅舅的期望。”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像一场跳水,会有紧张,会有失误,会有伤痛,但只要像陈若琳那样,带着爱和勇气,一步一步往前走,就一定能在自己的舞台上,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。
最后想跟大家说:生活或许会有风雨,但请相信,那些打不倒你的,终将让你更强大;那些温暖你的股天下,终将成为你前行的力量。愿我们都能像陈若琳一样,带着爱与坚持,勇敢追梦,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!
发布于:江西省金港赢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